今年,自治区政协委员马俊超提交《关于加快中医药服务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提案》,从多角度积极建言。
提案介绍,随着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的深入实施,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,我区药用植物资源1212种,其中重点药用植物资源216种,占全国重点药用植物调查品种数量的38.4%,中药材种植遍布全区17个县(区)。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禀赋,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,产业规模不断攀升,但也存在顶层设计和产业政策,未能转化为有效执行;中医药产业链割裂,未能形成有效产业协同;产业主体弱小分散,规模化、规范化种植程度低等问题。
提案建议,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,包括产业定位、目标设定、发展路径、优先发展区域等,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分工方案,推进规划落实落地,确保我区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。通过制定支持性的政策框架来吸引和激励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,参与中医药康养产业的建设和运营。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,提高农民对标准化种植的认识和技能。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,通过示范引领,带动周边农户提高种植水平,逐步形成规模效应。
在加强业态融合方面,鼓励发展“中医药+旅游产业”“中医药+农业产业”等模式,继承挖掘传统饮食医药典籍丰富内容,培育食药同源产品品牌,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,不断丰富中医药大健康产品供给,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需求。鼓励企业与政府、医疗机构、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,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,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。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建立中药材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,提供政策咨询、产业动向、市场行情等一站式信息服务,促进中药材生产者与采购商、药店、医院等终端用户的直接对接,减少中间环节,提高流通效率。
在加强示范引领方面,引导具备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资源的地区,打造中医药康养产业品牌和标志性的中医药康养目的地。鼓励中医药康养企业提供中医药治疗、养生保健、康复等全方位服务,形成服务链的闭环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服务体验。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品牌企业,充分挖掘他们的牵引效能,塑造和传播品牌故事,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。同时,促进人才与康养企业、高等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交流,推动人才的跨界融合。结合传统实践经验和现代医疗服务要求,由中医药康养服务行业的协会或组织制定并推广行业服务标准,确保行业内服务质量的统一性和专业性,保障和提升整个中医药康养服务行业的质量。 (记者 单 瑞)